此前,美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提出的智能電網定義強調電網可靠性,要求降低損耗,減少投資;美國智能電網產業聯盟提出的定義意在強調多樣化能源的接入。就國內而言,我國國家電網公司配合特高壓提出堅強智能電網,涵蓋發電、調度、輸變電、配電和用戶各個環節。
始于去年3月的核安全檢查歷時9個月,對41臺運行、在建核電機組,3臺待建核電機組,以及各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環設施進行了綜合安全檢查。安全檢查的總體結論是,我國核安全標準全面采用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,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與接軌。民用核設施在選址中對地震、洪水等外部事件進行了充分論證。核電廠在設計、制造、建設、調試和運行等各環節均進行了有效管理,總體質量受控。
“國家能源局提出的定義與此前提過的幾種定義都不盡相同。近期來看,中國智能電網將zui著力解決兩個問題,一是適應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要求。包括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微電網、微型家庭發電、電動汽車、新型儲能設備等;二是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電網中,推動電網產業升級。”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云對《中國能源報》記者表示。
更受社會關注的還有居民用電服務質量監管專項行動的實施。6月15日,國家電監會在北京召開提高居民用電服務質量監管專項行動現場會,總結和交流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取得的成績、經驗,并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。國家電監會主席吳新雄強調,監管為民是電力監管的根本目的。確保居民用電服務質量,是電力行業義不容辭的責任。要把保障和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用電放在首要位置,把保障居民基本用電需求作為重中之重。